【從飛機迷到政治素人】新州廿年後再誕港產市長

新州多個地方政府早前舉行市長及副市長換屆選舉,一位香港移民成功當選,填補了近年來本地華裔市長的空白。專家呼籲各黨派制定多元化政策,以在政壇更好地反映澳洲的人口結構。

「我個名係魏思偉,1983年喺香港出世,4歲時成家人移民嚟澳洲,喺雪梨嘅東區度住,我喺呢度返學、搵工、結婚......」

雪梨北岸Ku-ring-gai市長魏思偉(Sam Ngai)在位於Gordon的市議會辦公室接受SBS中文訪問時,努力地以蹩腳的廣東話進行自我介紹。

其實他在當天訪問前,已在家中和父親練習多天,希望能用廣東話受訪,但最後不得不放棄。他自嘲:「我的廣東話只有小朋友水平。」

從政治素人到市長

畢業於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網絡數據工程和會計專業的魏思偉,多年來從事風險管理和分析工作。作為基督徒,他業餘就讀一個神學課程,希望能成為教會事工,幫助他人。

2017年7月,他偶然發現Ku-ring-gai市議會正準備進行選舉。從未了解過政治的他於是上網搜尋市政府網頁,發現本地沒有華裔或基督教背景的議員,便萌生了「與其作為教會事工,不如作為政客」來幫助他人的想法。

當時離選舉只剩下2個月,提名和競選工作都非常緊張,但他最終在街坊好友的支持下,以無黨派身份順利當選Roseville選區的市議員。

他說:「最大的挑戰是民眾不知道你是誰。但我過去30年一直在本地居住,上本地的學校、去本地的教會、支持本地的商戶,得以說服選民我了解他們的困難,我會是好的代表。」
在新州,地方政府選舉每4年舉行一次,選出市議員;少數地區的市長和副市長是直選產生,大多數是由市議員互選產生。

工作獲得同僚肯定的魏思偉,於2021年當選副市長,並於今年9月當選市長。在他看來,市議員和市長的工作其實區別不大。

「我們修建馬路、人行道,看護體育場地、公園,收垃圾做回收等等,這些都需要花錢,由市議員決定如何花錢。市長作為10位議員中的領袖,決定每月4次會議的議程、協調議員和職員、擔任市政府的代表和發言人。」

「我認為市長職位應該在市議員之間輪流擔任。如果有議員有興趣,其他人也對其有信心的話,我很願意予以支持。」
Ku ring gai mayor Sam Ngai
魏思偉在公民入籍儀式上。 Source: Supplied / Eventphotography.com
顯示,Ku-ring-gai市政府轄區內有23.5%的居民有華裔血統,而普通話和廣東話是第一和第二大外語。其中East Killara更是的地區之一。

魏思偉表示,幾乎每4名居民就有1位華人,意味著自己「有很多機會和他們互動,和Ku-ring-gai所有其他居民一樣,我很樂意和他們聊天。」

新冠疫情把原定2020年的地方政府選舉推遲一年,令其市長任期從兩年縮短為一年,但他仍提出了三個希望任內實現的願景:

一是加快回覆居民透過電話、電郵和面對面的直接聯絡;二是提高市政府傳達訊息的效率,比如升級一些社區設施時,向居民廣而告之;三是進一步改善公帑的支出。

「希望更多港人從政」

1999年,越南華裔林麗華(Le Lam)當選Auburn市長,成為新州史上首位華裔市長;2003年,香港移民王國忠(Ernest Wong)當選Burwood市長;馬來西亞華裔黃德勝(Ted Seng)在2005年當選Randwick市長。

對於自己成為新州20年來首位港產市長,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華裔市長之一,魏思偉感覺「特別」,但對這一事實感到「驚訝」。
澳洲有5%的華裔人口,但看看政壇——無論是地方、州還是聯邦,並非每20人就有1人有華裔背景。
「作為華人,特別是香港出生的華人參與政治,我確實認為這很特別,但也對很少相似背景的人從政感到驚訝。我希望未來能見到更多。」

他就澳洲華人參政提出了3項建議:一是以服務社群為目的,而非為了個人名聲或利益;二是接觸現任或前任的政客、參與政黨或政治團體,以汲取經驗、知識並獲得支持;三是建立一個支持者組成的競選根基。

「每位政客最終是要在投票日被選民決定是否當選,你要有朋友在投票日幫你宣傳一整天或幾個小時。如果你沒有幾十上百人,你可能無法被聽見、被認出。這需要提前數年準備。」

智庫機構Per Capita的研究員趙明佑(Osmond Chiu)接受SBS中文訪問時指出,第一代移民在進入澳洲政壇時往往面臨很多障礙。「駕馭政治可能很困難,因為它具有高度的關聯性,讓那些本身有(社交)網絡的人受益。」

「移民也經常受到偏見,被(選民)假設缺乏(本地)知識,這需要去克服。」

他支持一份所呼籲,各個黨派應制定為期10年的多元化戰略,來促進政壇的文化多元性。
Osmond Chiu says Australia lags behind the UK, Canada and New Zealand in terms of the cultural diversity of parliamentarians.
學者趙明佑表示,進入政壇之路不只一種,但地方政府通常是墊腳石。 Credit: Osmond Chiu

「家庭是成功移民的標誌」

已任兩屆市議員的魏思偉表示,明年的新州地方政府選舉,他會繼續參選:「只要Ku-ring-gai的居民想我繼續服務他們,我就會做下去。選舉4年一次,由他們決定我的去留。」

他表示,從政需要付出和犧牲:「新州的市議員年薪普遍為3萬元左右,不夠養家糊口。過去6年(當市議員時),我在一間能源公司擔任風險經理,每星期只能上3天班;但當我成為市長,要全職工作,我不得不辭職。」

目前,他在一間專為地方政府和議員提供服務的保險公司擔任董事,作為收入之餘,也有機會結識其他市長、市議員和地方政府行業人員。而結束白天的工作,他晚上還要修讀法律和工商管理的碩士學位,「希望能以學識更好地為社區服務。」

不過,對他而言,高薪厚職和空暇時間可以放棄,但即使再忙,家庭並不在犧牲之列——他經常在社交平台上「放閃」,記錄和太太Kathryn及兩位女兒一家四口的溫馨時刻。
Sam Ngai
魏思偉一家四口其樂融融。 Source: Supplied
談及家庭,魏思偉提到了父母移民澳洲的原因:「這裡有很大的空間,有新鮮空氣,有好的學校、工作機會和醫療——澳洲提供了很多機會,讓他們願意去學一種不同語言。」

爸爸從事電腦技術,媽媽是會計,影響了他大學的專業選擇。他認為自己年輕時「如很多華人傳統家庭」一樣,作為長子按父母的意願走上相同道路,直到二三十歲才真正發展自己的興趣。

但他對此毫無怨懟,因他相信一個和諧、健康的家庭是成功移民的重要標誌。「我認識一些人,工作很勤奮,家中很富有,但和家人關係不佳......這就是為何我花很多時間和妻兒在一起。」

他強調,移民要在澳洲取得成功,重要的是和人們交流、融入社會。
看看澳洲最成功的人,他們不僅在經濟上,還在社交上、影響他人上、和社區不同人之間保持良好關係上,有很出色的技巧。
「像我這樣的很多移民家庭,過度關注努力工作和學習。雖然這對成功也很重要,但......這(交流技巧)不是你努力就能掌握的。」

「在學校的時候你就要抓住機會,比如參與運動,像是板球、足球和欖球;比如打工,去麥當勞、David Jones。很多移民家庭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忽略這些(交流機會)。」
Sam Ngai
初到澳洲不久,魏思偉和父母及弟弟在雪梨海港大橋前留影。 Source: Supplied
談及成長,雖然魏思偉的母語已不流利,但在香港的童年回憶並未消褪。

他仍記得當時家住九龍一座5層房屋的頂樓,每天目睹出入啟德機場的飛機在頭頂飛過。「我的父母工作很努力,是祖父母在家中帶我。我在陽台每幾分鐘就能看見一架飛機。」

「我很小的時候就能分辨哪一架是國泰航空、哪一架是新加坡航空、哪一架是澳洲航空。我對飛機很著迷,會摺很多種紙飛機。」

他概嘆,自己當時作為一個完全不懂英語的小男孩,突然完全轉換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學校裡90個學生,只有3個亞裔,兩個講廣東話,一個來自台灣。」

慢慢融入新生活的他表示,小時其實並未想過從事和飛機有關的職業。但如果當年沒有來到澳洲,可能結果會有所不同。
Ku ring gai mayor Sam Ngai
魏思偉在Ku-ring-gai市議會前留影。 Credit: SBS Chinese/Ranky Law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及節目重溫。

分享
Published 22 November 2023 12:47pm
Updated 22 November 2023 2:49pm
By Koma Cheng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