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inion

澳洲住屋危機:外郊區真係低成本?

在有關澳洲的住屋危機的討論,很大程度上忽視了交通影響的問題。

Australia's fastest suburbs

澳洲外郊 Source: AAP

當我們談論交通時,大多關注是通行的時間,而非實際的交通費。

在家庭開支方面,住屋開支如房貸或屋租通常比例最高,而交通開支通常亦佔非常多的比重,而這些成本是密不可分的。

有研究表明,如果同時考慮到住屋和交通費用,城區和外郊之間的成本差異就消失了。

對於澳洲城市而言,住屋成本通常會隨著與市中心商務區的距離更遠而下降。因此,尋找可負擔住屋的人傾向於外郊尋找。

擁有物業並從物業增值中獲益的願望,勝過所有其他考慮因素。潛在買家通常考慮的是房價,而不是通勤成本。這是因為房價是一個單一的已知數字,而交通成本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

但是,當住房和交通成本結合在一起時,外郊更為便宜的住屋就變得更加昂貴,因為居民通常出行的路程更長。原本面臨房貸壓力的外郊居民,將因這些額外的交通成本,處於更惡劣的情況。

住在外郊依賴汽車出行 需要花費多少?

開車成本是多少?根據澳洲稅務局和統計局的數據,家庭每年在擁有一輛車方面支出 9500 澳元,或每月近 800 澳元。

然而,許多家庭,尤其是住在外郊的家庭,擁有不止一輛車。他們的費用可能是平均水平的兩倍,如果他們開車的距離超過平均水平,費用則更高。

對於居住在外郊的家庭來說,背負房貸,在加上擁有一輛車或者兩輛車,所費不菲。

截至4月,全國平均每月房貸還款額為 3425 澳元至 3535 澳元(在最近兩次加息之前)。

對於交通情況會對住屋決定造成影響的擔憂並不少見。 2006年,城市政策研究員多德森(Jago Dodson)教授和我開發了VAMPIRE(抵押貸款和石油通脹風險和支出的脆弱性評估)指數,以研究住戶應對較高抵押貸款利率和燃料成本時的脆弱性。它表明澳洲首府城市外郊區的住戶是最脆弱的,因為他們依賴汽車(而不是公共交通)出行。
ACCC chairman Rod Sims: We would love to be able to do something about that, but it’s all run by governments
澳洲競爭與消費者公署(ACCC) 主席西姆斯(Rod Sims) 表示:我們很樂意為此做些甚麼事,但這一切都是由政府管理的。 Source: AAP
我們研究的一個目標是幫助改善外郊地區的公共交通。屆時,居民將不再那麼依賴汽車,最終也不太容易受到利率和燃料價格上漲的影響。

政策制定者當時表現出相當大的興趣。然而,這些年來,這種擔憂似乎已經消散了,儘管城市交通研究員 Abraham Leung 在去年更新了昆州東南部的VAMPIRE指數。

澳洲還有一些相關研究,包括2020年通勤成本對低收入租房者住房負擔能力的影響分析。

為何不把住屋和交通費同時考慮?

將住屋和交通費用結合起來的想法並不普遍。然而,人們已經付出很大努力,特別是在北美,以提供更為準確圖景,提供在特定地區購買房屋的真實成本。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努力是位於芝加哥的鄰里技術中心所做的工作。它在2006年創建了一個住房+交通(H+T)指數。該指數研究了美國各地的成本,並定期更新,使人們更好了解每個地區的可負擔性。

另一個國家層面的例子是美國交通部的住房和交通可負擔性指標。它衡量的是美國家庭在住房和交通方面的平均花費佔收入的比例。

在地方和區域政府層面,來看看加拿大溫哥華地區開展的工作。

研究發現,當把住屋和交通成本都考慮在內時,內城和外郊之間的成本差異很小。因此,想買房的人最好找離中央商務區更近的房子。溫哥華的Metro 2040計劃包括了住房和交通成本。

這對澳洲的規劃政策意味著甚麼?

在決定土地使用計劃和在哪裡開發新的住宅區時,住房戰略必須將交通納入考慮。這種更全面的方法將有助於減少家庭的成本壓力從而產生更好結果。

這種方法可能會導致離中央商務區和其他就業中心更近的住房密度更高。它還應該讓決策者更多關注為外郊和其他缺乏良好交通服務的地區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

澳洲政策制定者採用綜合方法時遇到的一個障礙是,他們缺乏一種容易評估住房和交通的綜合成本的方法。

雖然VAMPIRE指數朝著正確方向邁出了一步,但澳洲需要一個定期更新和更有針對性的工具,如上述的住房+交通指數,以及住房和交通可負擔性指標。

本文作者:
塞普額(Neil G Sipe)
昆士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規劃學名譽教授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
Published 30 June 2023 9:52am
Source: The Conversatio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