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雷德藝穗節】港人演藝工作者音樂劇 致敬張國榮梅艷芳

阿德雷德一位港人演藝工作者將會演出音樂劇,致敬兩位香港歌壇巨星。她表示,與兩位歌星及本地港人移民的共鳴,令自己更珍惜香港人這個身份認同。

「張國榮梅艷芳都是很勇敢的人。」

來自香港的南澳演藝工作者李子桐(Nicky Tsz Tung Li)接受SBS中文採訪,談及這兩位已故樂壇巨星時,使用了「勇敢」這個較少形容音樂人的詞語。

「如果有一些勇於做自己、勇於標籤自己的人,就可以令其他人更加舒服地做自己。」

她將於阿德雷德藝穗節(Adelaide Fringe)演出名為《》的音樂劇。她希望能藉著自己與兩位歌星、與本地港人的共鳴,「好好演繹兩位的作品」。

澳洲留學追夢

25歲的李子桐自小就喜歡英文歌,希望成為一位英文音樂劇演員。然而,她還記得,在港讀中學時一次專題研習探討未來事業,被老師告知音樂劇演員「並不是一份工作」,「只能在校園內的課外活動才能做到」。

她慨歎香港的教育「很公式化」,每個人都被灌輸「只要你努力讀書便會成功」的想法。「我在香港的生活就是我只識得讀書,我不懂得生活。」
Nicky Li
李子桐自小就表演慾旺盛。 Source: Supplied
逐漸明白在港難以實現夢想,加上中文不好,令她「不想再做香港人」,於是在2016年來澳求學。她於2018至2021年在南澳大學(UniSA)修讀藝術,畢業後與多個藝術單位合作,包括NEXUS Arts、Act Now、Theatre SA及CAAP等。

她後來知道,香港的表演藝術行業工作者大部份都是在香港演藝學院畢業,否則很難入行;而且香港的藝術資助比較「工業向」,「多數要你百份百確定這個劇目一定要好成功,才可以批資金給你。」

「誰能保證成功呢?而澳洲這邊審批的人比較着重過程,至少這個『成功』的目標是由我決定,而不是資助機構決定。」
如果當年我沒離開香港,我根本不知道香港也有音樂劇表演者的群體存在,我亦不會知道這個職業路徑。
Nicky Li
李子桐在阿德雷德畢業後,在本地開始演藝事業。 Source: Supplied

與港人觀眾共鳴

李子桐透露,她一開始主要是做面對本地觀眾的演出,要克服「種族和語言」上的障礙,曾讓她產生「無力感」。「(之前)我只懂創作表演給本地人(洋人)看,他們有了娛樂,但未必會有很多共鳴,看完亦沒有甚麼迴響。」

直至2019年在網上目睹香港的社會運動,她形容突然感到「那一刻我見到香港人的身份誕生」。

「2016年來到澳洲讀書,起初只是想離開香港,沒有其他想法。直到2019年,我很怪責自己為何沒有身在香港,為何以前不想做香港人。所以我到現在,在澳洲一直很努力想做多一點關於香港的創作。」
我很想做一個香港人,我很想用現在的創作彌補我對香港的感情。
於是,李子桐在2023年首次在阿德雷德藝穗節舉辦個人表演《Signal: A Theatrical Mixtape》,便以香港的政治環境和身份認同作為題材,從澳洲的角度觀察香港。

出乎她的意料,那次演出吸引了很多本地的香港移民入場觀看:「他們能連接我表達的東西,我發現原來我有能力表達他們的心聲,這很有意義。由那時開始,我一直在想,我可以為香港人創作音樂劇表演,我深感榮幸。」
她透露,今年的演出有兩位合作藝術家,一位的媽媽是香港人,一位的媽媽是廣州人,但兩人都在澳洲出生。結果這次合作令兩位會聽不會說廣東話的藝術家,回家會和父母一同練習唱廣東歌、看張國榮的電影。

她深有感觸:「我不但增進了他們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也修復了他們原已流失的文化和語言——這就是文化傳承。」

她將會在演出中使用英語旁白,並特意提供中英文字幕,希望有助形成這種文化連結。
Members of the cast and crew of Leslie & Anita: Fallen Stars of Hong Kong: Samuel Lau, Nicky Tsz Tung Li, Jennifer Trijo and Vivian Foeng.
參演音樂劇《Leslie & Anita: Fallen Stars of Hong Kong》的藝術家包括(左起)Samuel Lau、李子桐、Jennifer Trijo和Vivian Foeng。 Source: Supplied

與「哥哥」「梅姐」共鳴

今年的演出,李子桐希望向香港兩位已故巨星致敬,將會演唱他們在八十年代的經典名曲。

其實她原本並不熱衷廣東歌,也對張國榮和梅艷芳不甚了解。直至觀看了2018年有關梅艷芳故事的電影,她開始被其獨特聲線和「壞女孩」的形象吸引;而張國榮更是她開始為今次演出寫稿時,逐漸了解才逐漸愛上。
他們兩位都有共通點,就是他們的創作及風格,都不太理會主流社會的風氣及輿論,他們會堅持用自己的藝術去做自己覺得正確的事。
將自己界定是「酷兒」(Queer)的李子桐,認為張國榮和梅艷芳都屬於「酷兒標誌」(Queer icon)。

「張國榮比較明顯,他說過很多次自己的思想是雙性的。他也被拍過有同性伴侶,也在電影演過同志角色。所以他的Queer就是在於他會做Queer媒體藝術的事情。」

「梅艷芳從來沒出過櫃,但她的反叛和千變萬化的形象如同Lady Gaga,給到大家一種『勇敢做自己』的形象。而且她也在電影演過一些跨性別女扮男裝的角色。」
Nicky Li
李子桐和同伴為音樂劇進行綵排。 Source: Supplied
幸運的是,李子桐的家庭對性小眾文化較為開放,因為她的舅父張錦雄便是同性戀者,更是平權組織「香港彩虹」和「彩虹中國」的創辦人之一。「我小時候就會出席這些慈善活動。我婆婆家裡也掛滿彩虹旗。」

「我在香港沒出過櫃......在香港出櫃,最多都是被人嘲笑和歧視而已,或者結不了婚,不會被捕。」

她希望,這次演出除了能表達出張國榮和梅艷芳的心情,帶出「勇敢做自己」、「香港人堅毅不屈」的訊息,還希望令澳洲本地觀眾認識到香港文化,見到更多亞裔澳洲人的表演。

「想吸引到喜歡80年代音樂或者80年代廣東音樂的觀眾,同時也想吸引到這裡的性小眾社群,因為亞洲人代表已經少,亞洲Queer代表就更加少。」

「我希望讓更加多人知道我們的存在。」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
Published 15 February 2024 4:55pm
Updated 15 February 2024 5:22pm
By Louis Ng, Koma Cheng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