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特朗普與普京會面醉翁之意在誰?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將于7 月 16 日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特朗普當選以來的首次美俄首腦正式會晤。 特朗普「通俄門」事件一度沸沸揚揚,甚至威脅到特朗普的總統地位,最近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又迅速升溫,同時美國對俄羅斯,伊朗又有進一步制裁,東北亞局勢也並未完全穩定。 因此此次會晤引起外界高度關注。 特朗普表示這將是「此次歐洲之行最輕鬆的會談」。

President Donald Trump is heading to Helsinki to meet with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President Donald Trump is heading to Helsinki to meet with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Source: AAP

此次會晤也是特朗普訪問歐州行程的一部分,特朗普此前與歐盟和北約主要領導人會談,針對歐洲盟國支付北約費用過低表達不滿。 俄羅斯駐美國大使安東諾夫認為會談的主要內容是《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和《中導條約》,並稱俄羅斯對軍備競賽不感興趣。

另外此前美國退出伊核協定,並聲稱對伊朗進行石油交易制裁,禁止世界主要國家與伊朗進行石油貿易。 敘利亞內戰中,美俄支援的反對派和政府軍處於膠著狀態。 東北亞方面,朝鮮核問題暫時告一段落,但朝鮮在疑似中國的慫恿下有再次恢復核試的風險,而中國借上合峰會與俄羅斯互相背書的意圖明顯。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and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Source: EPA/LINTAO ZHANG / POOL

中南海內心別有一番醋意

而美俄首腦會談前,中國的心態頗為值得玩味,從中國媒體的反映可見一斑。 中國媒體的反應除了對事件,背景的一般介紹外,明顯有一股酸味。 比如央視國際英文版,標題就是赫爾辛基緊張的安全氛圍。

媒體頭條也充斥著德 - 俄天然氣協定,伊朗 - 俄羅斯石油訂單「打臉」特朗普,倫敦抗議特朗普浪潮等資訊。 中央廣電的專家訪談,一些歐洲俄羅斯專家分析了美俄之間諸多的矛盾衝突,特朗普自身通俄門的麻煩,最後結論是帶著情緒的語調,會談不會有什麼結果。

可見中南海對美俄首腦會晤外表不在乎,內心別有一番醋意。 這並不奇怪。 一個月前中國舉行了空前盛大的上合組織第十八次峰會,在會議宣傳中無處不突出俄羅斯的地位和習近平與普京的關係。 在中美摩擦,貿易戰的大背景下,明顯有拉俄羅斯月臺的意味,甚至隱然有打造新時代華約的架勢。

從習近平上臺伊始就高調聲稱「我像普京」,到後來一系列政策路線顯示他十分懷念那個「火紅年代」,「蘇聯情結」在中國仍普遍存在。 習近平領導集體主動或被動都在迎合這股浪潮,有意無意的把俄羅斯當成當年的蘇聯。

現實中兩國與美國的衝突更是雙方結盟的紐帶。 但實際上,俄羅斯的整體價值觀已與蘇聯大相徑庭,與中國也存在著歷史糾葛的潛在的領土紛爭,對中國一直不咸不淡,利則聚,無利則散,「交往不交心」。 特別在涉及俄羅斯自身利益時,甚少考慮中國感受。 比如在南海與越南合作開採石油,高價的長期天然氣石油協定,在俄華商的利益,打擊海上捕漁越界等問題上。 可以說頻頻打臉「中俄同盟」。 讓中國政府尷尬不已。
Image: President Donald Trump and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Donald Trump, President of the USA (C) meets Vladimir Putin, President of Russia during the G20 Summit on July 7, 2017 in Hamburg, Germany. Source: Getty Images

特朗普對普京的好感

而特朗普本人是商人出身,天生喜歡強勢,強人,甚至對 89 「六四」表示一定程度理解,對普京更是多次表示欣賞和好感。

在大選期間,特朗普被民主黨抓住「通俄門」事件大肆攻擊,因此他對美國左派媒體也諸多抱怨,有理由相信在其內心深處存在著逆反情緒,反而對俄羅斯和普京產生好感。

此行他反復聲稱普京不是敵人,但也不是朋友,聲明「他代表俄羅斯「,我「代表美國」,實際上已經傳遞出明顯的善意信號。 此次訪俄,就是要高調,坦蕩的告訴美國民眾,「通俄門? 不存在的」,我們是正大光明的交往。

為何特朗普說這是「最輕鬆的行程」,一是因為俄羅斯不在西方內部政治漩渦中,而兩人的強勢作風(甚至還包括習近平)相近甚至惺惺相惜,可以私下談一些在美國內部「政治不正確」的話,或發洩一下對美國「反川」媒體的不滿,更重要原因在於 ,既然俄羅斯已經被民主黨和美國輿論「黑」成了鍋底,美國與俄羅斯的政治,軍事磨擦早就存在,那麼與俄羅斯達不成任何協定反而正常,沒有希望,哪來失望? 而只留會給外界「有善意,盡人事」的印象。
BRICS
BRICS leaders from left, Brazil's Michel Temer, Vladimir Putin, Xi Jinping, Jacob Zuma, and Indian Prime Minister Narendra Modi. Source: AAP

分化中俄,打擊中國

面臨中期選舉,特朗普此一招可謂就鍋下面,借力打力,頗為高明。 這也凸顯了其商人本色,跟什麼人都可以談,話都說的很「敞亮」,能達成什麼後果順其自然,有時候能有意外收穫,比如跟朝鮮的關係。 同時該做的事一樣不落:導彈反擊敘利亞,中美貿易戰開打,制裁伊朗。 雖然這些決策都有爭議,但如果沒有誰提出更好的辦法,現在的選擇就是最不壞的選擇。

這也凸顯美國政治的制衡和對國民意願的遵從:特朗普本人的利益,性格,喜好,都必須服從國家利益,選民利益。 特朗普對俄羅斯和中國的強硬作為超過了歷屆3任美國總統,並非特朗普喜歡這樣,而是美國社會整體,特別是共和黨為代表的保守派集體意願的體現。 這樣的制衡下,中國政府毫無辦法去所謂的「藍金黃」,和做「1號工程」。 即便特朗普本人真的在中國有巨大利益。

此次美俄會晤雖然有諸多議題,但潛在的影響恐怕也是桌面下的核心議題應與中國有關。 就是中美貿易戰,美國要做好摩擦繼續升級導致全面衝突的準備,不能雙拳出擊。 (已經有中國專家放言美國這樣下去會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因為美國對中共的定性正在或已經逆轉,頭號「戰略敵人」是中共而不是俄羅斯。 俄羅斯與美國並沒有核心價值觀的差異,只有具體利益上的衝突。 俄羅斯的民主是「多和少」,「品質不佳」的問題,中國的專制是「有和無」,路線選擇問題。 俄羅斯有大選,有相對自由的表達空間,有反對派,文藝表演中臺上民眾可以諷刺國家而普京就在下面當觀眾,但中國是向朝鮮式鐵幕國家進發的途中。 這引起美國的高度警覺,真正的大敵當前,美國選擇與俄羅斯緩和關係,以分化上合聯盟,中俄聯盟。 這恐怕也是導致中國對此番會晤潑冷水的真正原因。

作者:沈度,《周周侃》節目主持人, SBS 普通話節目特約評論員。
以上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台立場。

分享
Published 16 July 2018 12:01pm
Updated 16 July 2018 4:59pm
By Du She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