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華人社群而設的友誼計劃

Compeer Friendship Program (暫譯「友誼計劃」)將推廣至華人社群,讓更多受到精神健康困擾的華人得到幫助。

Compeer extends the program to chinese communities

Source: Pixabay/mohamed_hassan

Compeer是什麼?

Compeer由美國於1973年創立,1995年由社福機構St. Vincent de Paul Society (SVDP)帶到澳洲。Compeer計劃由人際關係入手,協助受精神健康困擾的人士(「朋友」)與其他人建立友誼,重新適應社會,克服社交退縮。Compeer的精神健康護士會根據年齡、性別、興趣、為每位「朋友」配對一位義工。在接下來的十二個月,朋友和義工會定期見面,一起飲咖啡和談天、打波或參與Compeer的活動。透過各類社交活動提高自信,打破自我孤立,重新適應社會。

Compeer將推廣至華人社群

SVDP所辦的Compeer服務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包括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澳洲人,也一直有招攬懂得英語以外語言的義工。這一次SVDP獲得資助將計劃進一步推廣至多元文化及語言社群(CALD),而華人社群為第一個受惠社群。

精神健康問題在現代社會頗為普遍。有研究顯示,每年每五名澳洲人之中,就有一人受精神病患所困擾,而有更多人曾經受過社會歧視。Compeer計劃統籌員陳智穎博士向SBS廣東話表示,華人社會對精神病或精神困擾很忌諱,加深在這類人士身上的負面標籤。而華人習慣報喜不報憂,令有需要的人隠瞞病情。
Dr Bibiana Chan
Dr Bibiana Chan Source: SBS
陳博士表示在華人社群推廣Compeer計劃的其中一個挑戰是調節Compeer朋友對計劃的期望,因為不少Compeer朋友把義工當作另一個專業人員而不是新朋友,令計劃過程達不到預期效果,以建立新的友誼並從中提高自信和重新融入社會。另外,由於華人社群文化令有需要人士不主動求助,使得目前求助數字有可能比實際有需要的人士數目為低。可幸的是,由於華人普遍對醫生十分尊敬並存有信任,是以對著家庭醫生,可能比對著家人更容易透露自己有各種生理症狀,如頭痛或失眠。假如遇上家庭醫生直接查詢情緒最近是否受到壓力,對方有更大可能說出自己的情況,從而令有需要的人早一點得到幫助。

三方合作 缺一不可

專業人員、義工和朋友是Compeer計劃成功的三個重要支柱。而為了令計劃成功推廣至華人社群,陳博士積極接觸各個澳華醫療專業組織,同時尋找懂得廣東話或普通話的專業人員和義工。對於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華人Compeer朋友,以其母語溝通可減少誤會,也可促進朋友和義工或專業人員建立信任。

如果你年滿十八歲,又對這個友誼計劃有興趣的話,就可以申請成為義工。有人或會果擔心不知道是否能勝任工作。其實,每位成功獲選的義工都要先參與Compeer的培訓,而如在計劃進行期間有任何問題的話,Compeer亦會提供協助。陳博士亦鼓勵曾經經歷精神困擾的人成為義工,以其自身經驗啟發其他有需要人士成為Compeer朋友。雖然計劃要求Compeer朋友及其義工在十二個月內定期見面,但不少例子是Compeer朋友及其義工在過程中建立真摰友誼,不會因十二個月的要求過去了而結束。而Compeer朋友在十二個月後也會成為Compeer的「舊生」,仍可參與Compeer舉辦的一些聚會,如聖誕聯歡會。

義工的意外收獲

鄭少波三年多前成為Compeer義工。鄭先生在十多年前移居澳洲,曾經經歷抑鬱低潮,但在康復後,他開始積極找機會幫助和他一樣有類似經驗的人。本身是品質工程師的鄭先生,除了在工餘時間參與紅十字會和SVDP義工工作,也是一位電話輔導員和人生教練。
Christopher Cheng
Christopher Cheng shared his experience as Compeer volunteer Source: Christopher Cheng
鄭先生向SBS廣東話表示,成為Compeer義工最大得著是能夠與Compeer朋友建立真摰友誼。他和他的朋友會一起打保齡球、桌球,也曾一起看電影。即使是十二個月的計劃完結後,他們仍保持聯絡,關心對方。

任何人如希望成為Compeer一份子,可參閱Compeer澳洲網址www.compeer.org.au。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分享
Published 21 December 2018 10:56am
Updated 28 December 2018 1:05am
By Louisa Wo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