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人被騙年逾 30 億元 一文睇清五種新興騙局

2022 年,因欺詐而遭受的損失超過 30 億元。一文看清今年新興的騙局。

A woman of muslim appearance looks at her mobile phone in Brisbane

直接向 Scamwatch 報告的人在 2022 年平均損失了 19,654 元,比 2021 年報告的 12,742 元增加了 54%。 Source: AAP

要點:
  • 在2022 年接報的 30 億元損失當中,約有一半是以投資計劃的一部分被盜。
  • 隨著一般人對常見的詐騙手段越來越了解,騙徒手法亦「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新興的詐騙趨勢包括浪漫誘餌、網上購物欺詐、挽回損失的計劃和工作欺詐。
澳洲競爭與消費者公署( Australian Competition and Consumer Commission,ACCC)最新的《目標詐騙報告》顯示,澳洲人報告指 2022 年因欺詐而遭受的損失超過 30 億元,比 2021 年報告的損失增加了約 10 億元。

年復一年,因詐騙造成的金錢損失越來越多,這一個情況是有目共睹的。在這些數字背後,是數以百萬遭受了一系列經濟和非經濟傷害的澳洲人。

以下是最新報告的內容概要 — 以及一些關於來年應注意事項的建議:

2022 年簡報

在報告的 30 億元損失中,約有一半是以投資計劃的方式被詐騙 — 比 2021 年的 7.01 億元增加了超過一倍。更多人意欲投資加密貨幣,導致有關損失飊升,一些有意投資在加密貨幣的投資者受不法之從蒙蔽,將資金轉移到騙徒手上。

遙距操作計劃 — 騙徒說服受害人授予他們遙操其電腦的權限 — 躍居第二位,報告的損失為 2.29 億元。其次是重設付款方法詐騙(亦稱為商業電郵協定欺詐)。

直接向 Scamwatch 報告的人平均損失 19,654 元,比 2021 年報告的 12,742 元增加了 54%。

該報告還顯示,並非所有受害者都是受到同等的對待; 65 歲及以上的人報告的損失在所有人口統計數據中最高。澳洲原住民、殘疾人士以及來自不同文化和語言背景的人的亦佔非常大的比例。

多年來,短信首次成為騙徒鎖定受害者的最常見方式。雖然銀行轉賬是向犯罪者付款的最流行方式,但加密貨幣轉賬亦越來越普遍 —一年內飊升了 162.4%。

不過,欺詐電話騙案有所減少,可能歸因於採取監管行動來截斷已知的詐騙來電,這是報告眾多轉差趨勢中的唯一正面表現。

注意最新趨勢

《目標詐騙報告》臚列出騙徒試圖欺騙受害人的多種方式。一方面,人們對於常見的詐騙手法意識提高。另一方面,騙徒的手法層出不窮,防不勝防。

以下是五種相對鮮為人知的欺詐類型,必須加以警愓。

浪漫誘餌

又稱為“cryptorom”或「殺豬盤騙局」,混合了投資欺詐和傳統的愛情欺詐手法。

騙徒首先通過約會應用程序、網站或社交媒體平台與受害者建立關係。一旦建立了互信,他們就會鼓勵受害者將資金投入一個「投資」機會,通常是加密貨幣。然後,受害人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錢轉移給偽裝另一身分的罪犯。
與直接索取金錢相比,這種浪漫誘餌響起較少的警號,而且相比起更傳統的浪漫欺詐,針對的是更年輕的一群。

這種騙局被包裝成投資計劃,亦可能因而使近年來報告的投資計劃損失激增,同時亦解釋了愛情欺詐並無大幅增加的原因。

網上購物欺詐

騙徒擅長製作幾可亂真的虛假網站和產品廣告。

通常,這些假網站與真網站只有細微差別,消費者可能無法區分。騙徒可以通過這些網站上的受害者信用卡詳細資料而直接獲取資金。

網上購物欺詐針對一系列目標群,可以發生在獨立網站、社交媒體平台和網上交易平台。

工作和就業欺詐

研究顯示,在家工作和彈性上班是一些欺詐性工作的「有力」指標。

但在後疫情時期,彈性工作即使不是決定性因素,往往亦是求職者的一個關鍵準則。騙徒注意到這一點,於是除了在招聘廣告上以高收入吸睛外,亦加上彈性工作等誘人條件。

受害者提交個人履歷和身分憑證(墮入身分騙案的陷阱),或可能需要為不存在的工作預先支付培訓或材料費用。

就業詐騙尤其針對年輕人,因為他們很大可能在疫情之後經歷失業和不安。

挽回損失的計劃

許多欺詐受害者希望採取一切可能的方法去討回損失的金錢。

為了利用這一點,犯罪者互相交換受害者個人資料。然後,他們會扮作了解受害人情況的機構(通常是執法部門、銀行或私人機構),並向受傷人表示他們可以收費追討有關損失。

這樣,急於挽回損失的受害人就會被操縱,向騙徒支付更多金錢。

遙控電腦計劃

接到電腦技術人員的來電,告知你的電腦有問題並主動提出維修,這是許多人的常見經歷。雖然這種手法並非新穎,但在 2022 年強勢回歸 — 尤其是針對長者。

這些詐騙電話通常以固網電話打出,利用人對其存於銀行的個人資料和其他個人資料安全的恐懼。騙徒通常會喚起一種需要修正「問題」的迫切感,並說服受害者讓犯罪者遙控其個人電腦。

然後,犯罪者就可以獲取大量個人資料。他們更可以直接進入銀行賬戶轉移資金,並可獲取身分憑證和其他敏感資料,留待日後用於身分盜竊罪行。

必須改革以保障公眾

欺詐的威脅只會隨著科技進步與日俱增。有專家擔心 ChatGPT 以及圖像和視頻生成器等人工智能工具,會成為網絡犯罪分子的另一種有力武器。

最新的 Scamwatch 報告進一步證明,銀行和金融機構需要採取措施以減少欺詐損失,包括核對所有交易的賬戶名稱與 BSB 號碼。為此,英國已實施收款人確認政策。

為解決欺詐損失持續激增的問題,澳洲政府正計劃修訂網絡安全策略,並可能成立全國反詐騙中心。

這些都是積極的改變,但顯然需要做得更多。

如果你或你認識的人成為欺詐的受害者,可以向 舉報。如需支援,請聯絡。欲知預防方法的建議,請向 諮詢。

本文作者克羅斯(Cassandra Cross)是昆士蘭科技大學創意產業、教育及社會公義學系的副院長(學習與教學),曾獲得澳洲犯罪學研究所和網絡安全合作研究中心的資助。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
Published 24 April 2023 3:05pm
Updated 24 April 2023 3:11pm
By Cassandra Cross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