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代、身份和民族:澳亚艺术节的华人艺术家身影

ozasia 2023.jpg

2023年澳亚艺术节正在阿德莱德举行。在10月19日至28日期间,三位华人艺术家将与澳大利亚观众见面,用作品与观众进行一场别样的交流 Credit: phote by: Paraphrase. Courtesy of T.H.E Dance Company, Lafun Photography, Dahlia Katz

下载SBS Audio应用程序

其他收听方式

在正在阿德莱德进行的澳亚艺术节上,几位华人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了他们的思考。(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2023年即将于10月19日至11月5日在阿德莱德举行。在10月19日至28日期间,三位华人艺术家将与澳大利亚观众见面,用作品与观众进行一场别样的交流。

在数字时代“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

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他们管它叫做螺丝/我咽下这工业的废水 失业的订单/那些低于机台的青春早早夭亡
许立志

这是中国“打工诗人”许立志的诗歌《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2014年,深圳富士康流水线工人许立志从高楼坠落身亡。他留下200多首诗歌作品,诗歌中充满度对劳工剥削的控诉,也是他内心世界的一瞥:他的希望、梦想和在难以承受的生存重压下的挣扎。

I Swallowed a Moon Made of Iron - photo by Dahlia Katz 2.jpg
Credit: Dahlia Katz
生活在加拿大的印尼华侨音乐艺术家杨光奇(Njo Kong Kie)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他把许立志的诗歌改编成音乐作品,将于本10月25日和26日在阿德莱德与澳大利亚观众见面。
I Swallowed a Moon Made of Iron - photo by Dahlia Katz 3.jpg
Credit: Dahlia Katz

杨光奇告诉SBS中文普通话,对于他而言,许立志的诗歌超越了国籍和民族,触动了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的心。

“2014年的时候,许立志刚刚去世了,他的作品在互联网上流传。”

“那个时候,我被他的诗歌、他的生命感动了。”他说,“他代表了一大群跟他生活一样的其他工人的生活。”

I Swallowed a Moon Made of Iron - photo by Dahlia Katz 7.jpg
Credit: Dahlia Katz

在同名作品《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中,杨光奇将许立志的诗歌改编为音乐,为数字时代发出了哀叹,蕴藏着他对人的尊严和经济不公的思考。

杨光奇说,在他生活的加拿大,也能看到“许立志们”的影子。

“比如在疫情期间,那些做超市的、传快递的,在后面的货舱帮我们准备。比如我们要订一件东西,那些工人的待遇也是很艰苦的。”

“虽然许立志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但这个情况不是某一个行业、某一个单位和某一个地方的问题。反而是我们生活在这个年代,这样的生活模式下所创造出来的。”

请点击收听音频:
LISTEN TO
moon image

杨光奇:在数字时代“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

SBS Chinese

12/10/202307:41

当“巧手之人“讲述”另类“台湾原住民故事

“Pulima”(音:普利马)是排湾族语言,取“多手”之意,意为“巧手之人”。

这是台湾原住民族排湾族的一种生活态度,也象征着排湾人青年阶段——我们用手指认识这个世界。
tiaen tiamen Episode 1 photographer credit Kim Lee (1).jpg
Credit: Kim Lee

这正是台湾原住民艺术家布拉瑞扬·帕格勒法想向通过《我,我们(tiaen tiamen)》澳大利亚观众展示、探讨的话题。

在10月19日至21日,《我,我们》的第一部曲将在阿德莱德亮相。

在为台湾云门舞集和纽约玛莎·格雷厄姆舞蹈团创造了绚烂的作品后,布拉瑞阳这次把目光转向家乡。

在排湾族文化里,人生有三个阶段:Pulima、Puqulu和Puvarung。从年轻的巧手,到成熟的头脑和智慧,再到长者的随心所欲。而这三个阶段,就是布拉瑞阳的《我,我们》三部曲作品主题。

布拉瑞扬认为,原住民艺术应该是包容的、开放的,而不应被束缚在“我够不够排湾”、“这样算不算原住民”之内。
Bulareyaung Pagarlava photo by Lafun Photography.JPG
Credit: Lafun Photography

他告诉SBS中文普通话,在排湾族文化中,自我和集体的概念是共存、兼容的,这就他能创造“离经叛道”的作品的原因。

“在台湾的原住民族的生活形态中有一个分享的民俗,要一起完成一件工作。在排湾族,即便是集体工作的运行中,也永远不会忘记个人这件事情。”

“在我们的教育养成里面,我们要一起完成(事情),但永远不会抹杀每一个独特的自己。”
tiaen tiamen Episode 1 photographer credit Lee Chia Yeh.jpg
Credit: Lee Chia Yeh

布拉瑞扬坦言,他并不能完全理解自己的根源文化。

“我那个年代,对自己的文化不够理解。作为一个舞者,我就离开部落,越走越远,好像对自己的母体文化越来越疏远。”

“我一开始会很贪心,会不会失去了台湾的元素。可是我们最终看到的就是台湾的东西,只是用了一个非常现代的手法,让观众以更贴近每一个现代人的眼睛去观赏,可能就是台湾实际的某种价值。”

请点击收听音频:
LISTEN TO
tiaen image

布拉瑞扬·帕格勒法:当“巧手之人“讲述”另类“台湾原住民故事

SBS Chinese

12/10/202308:51

审视思考的自由

郭瑞文(Kuik Swee Boon)是一位马来西亚背景的新加坡舞者,他也是人舞团(T.H.E Dance Company)创团艺术总监和主要编导。

就如他的舞团名字一样,在他看来,万事万物的本源在人,而舞蹈也是他反思东亚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复杂和不透明的媒介。

Kuik Swee Boon. Photo by Paraphrase. Courtesy of T.H.E Dance Company.png
Credit: Paraphrase. Courtesy of T.H.E Dance Company

连接、自由和选择是郭瑞文作品《Infinitely Closer》的关键词。这一作品将于10月27日和28日登陆阿德莱德。

郭瑞文说,对于亚洲文化而言,思考的自由往往是敏感的。基于这种敏感,他创作了这样的一个作品。

“大家在各种各样的经理上都会不自觉地问自己,我们希望的自由是什么样的?我们亚洲的自由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们追求个人自由的时候,跟社会的自由之间的差距是不是不可弥补的?还是说可以通过一些努力去改变它?”
Infinitely Closer - photographer credit Bernie Ng.jpg
Credit: Bernie Ng

郭瑞文因家境贫寒而高中辍学,17岁进入专业舞团,如今从事舞蹈行业已有30有余。他是西西班牙国家舞蹈团的首位亚洲男性首席舞者,回到新加坡后创建了人舞团。

Billy Keohavong in Infinitely Closer (2022) by Kuik Swee Boon and T.H.E Dance Company. Original photo by Crispian Chan. Courtesy of T.H.E Dance Company (1).png
Credit: Crispian Chan. Courtesy of T.H.E Dance Company

郭瑞文在《Infinitely Closer》中采用了全息投影技术。他向SBS中文普通话表示,他展示的是“不完美“。

“通常你看全息投影的话,大家都会尽量把它的缺点遮盖掉。我的作品是相反的,我们看到是全息投影中还有一个人,这个人是真实的身体呈现在里面,呈现的不是完美,而是他/她的不完美。”

请点击收听音频:
LISTEN TO
Infinitely Closer image

郭瑞文:审视思考的自由

SBS Chinese

12/10/202311:33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关注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苹果播客、谷歌播客、Spotify等播客平台随时收听和下载SBS普通话音频故事。

请在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