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亚,枪支管制有多严?

是什么,令澳洲人枪支拥有率在1996 年之后减半?为什么说邻国新西兰在枪支管理上与澳洲大相径庭?

John Howard wears a bulletproof vest in 1996.

John Howard wears a bulletproof vest in 1996. Source: Twitter

基督城恐袭令人惊魂甫定之余,再度将焦点集中于枪支管制,在这方面澳大利亚往往被描述为一个成功的范例。

那么,在澳大利亚,枪支管制究竟有多严?法律又是如何规定的呢?这还得从1996年的亚瑟港大屠杀说起。

分水岭——亚瑟港大屠杀

在1996年这起35死、23伤的悲剧发生前,枪支管制是各州和领地的责任,澳大利亚各地的枪支管制法不尽相同。

据全国反暴力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n Violence)统计,1990年,全澳约有350万枪支,约每4名澳洲人中便有1人拥有一支枪。那时在部分司法辖区内,未成年人能获得枪支执照,不要求所有的枪支都申请登记,更具争议的是可以合法拥有自动或半自动枪支。

1996年发生在塔州的亚瑟港大屠杀是一个“分水岭”—— Martin Bryant用两支军用步枪杀死了35人,并打伤了23人。

时任总理霍华德推行了一个全新的国家枪支协议(National Firearms Agreement),这遭到一些州和诸多枪支所有者的强烈反对,这个协议一度遭遇重创。

如今还有人记得,霍华德身着防弹背心出现在Sale一次枪支控制游行中的那一幕。
John Howard wears a bulletproof vest in 1996.
John Howard wears a bulletproof vest in 1996. Source: Twitter

枪支管制法有多严?

国家枪支协议(National Firearms Agreement)提纲挈领,是真正对澳大利亚人持有枪支的框架式规范。

  • 它限制了包括自动枪支、半自动枪支、自动填弹枪、泵动霰弹枪以及某些手枪的私人所有权;
  • 申请持枪执照需要确切理由,比如枪支俱乐部会员、狩猎、目标射击、枪械收藏、控制虫害及一些小众的职业用途;
  • 只能获得执照上限定的枪支数量,且在特定时期对弹药购买数量也有限制;
  • 持枪执照申请人必须通过背景调查,考虑犯罪记录、精神健康、身体状况、是否有毒瘾、家庭暴力史、居住情况及其他因素;
  • 枪支持有者每1至5年需通过重审,根据执照类型频次不一。
在这项协议执行初期,大规模的枪支被收回。

如今,约每8名澳大利亚人中有1人持有一支枪,较九十年代持有率减半。
John Howard marks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massacre in Port Arthur.
John Howard marks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massacre in Port Arthur. Source: AAP
1996年在任上的澳大利亚前副总理兼国家党领袖菲舍尔回忆起枪支管制法执行前后的动荡时代,他说,“如果把受害者超过10人的事件定义为‘屠杀’,那么在1996年之后,‘屠杀’再未在澳大利亚出现。”

他警告称,澳大利亚人不应自满,而应对任何企图撤销枪支管制法的行为保持警戒。

新西兰的枪支管制

悉尼大学专家菲利普·阿尔珀斯(Philip Alpers)管理的枪械分析网站GunPolicy.org表示,“澳大利亚拥有太平洋地区最严格的枪支管制政策和国际上最全面的法规” ,“而新西兰在太平洋国家中处于枪支管制政策的另一极,它和美国是所有发达国家中唯二没有实施普遍的枪支管制法的国家。”
A memorial to the victims of the Christchurch attack.
A memorial to the victims of the Christchurch attack. Source: AAP
目前在新西兰,约4人中有一人持有枪支;对半自动武器没有实施禁令;只需登记半自动武器,大部分枪支并未在政府部门的登记之列。

在导致50人丧命的基督城血案发生近一周后,新西兰总理阿德恩(Jacinda Ardern)在3月21日宣布将禁止出售任何半自动步枪。除此之外,还将禁止突击步枪(assault rifles)和高容量弹匣(high capacity magazines)。阿德恩表示,新西兰希望效仿澳大利亚1996年的枪支改革。

关注更多澳洲新闻,请在Facebook上关注,或在微博上关注

分享
Published 19 March 2019 5:07pm
Updated 12 August 2022 3:33pm
By Nick Baker, Helen Che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