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U OK?华裔心理学家分享三招 疏解封锁焦虑

一项调查显示,新州和维州超过一半的人(分别为53%和54%)说他们的情绪变得更糟。今年的R U OK Day,数百万澳人仍在封锁中,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人和自我疏解焦虑。

你知道身边的人们到底过得怎么样吗?我们都会经历人生的起伏,也许对身边人的一声询问就能改变很多。

每年九月的第二个星期四是,今年就在9月9日。

这个由慈善组织R U OK?建立的日子的初衷是将每个人与周围有意义地联系起来,以支持那些挣扎于生活和情绪漩涡中的人,尤其目前悉尼、墨尔本两大城市处于漫长的严格封锁之际。
据YouGov的一项调查,44%的受访澳大利亚人说他们在过去三个月里情绪更差,只有7%的人说他们的情况变得更好。

在新州和维州,超过一半的人(分别为53%和54%)说他们的情绪变得更糟。而几乎一半的受访者说,他们知道有的人因为封锁而心理健康受影响。

心理健康已经成为被广泛关注的问题。那么,在询问他人是否安好后,又该如何对话呢?华裔心理学家、Beyond Story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Christine Yeung认为,对话中的empathy(同理心)、attention(注意力)和compassion(同情心)可以说是3种“超能力”,简单来说便是仔细聆听而不要急于给对方解决方案,并有针对性地提醒对方已有的strength(强项)。

在Christine Yeung看来,心理健康跟生理健康有相同之处,即如果要保持psychological fitness(心理上的健全),就要多多“训练”。

她与SBS普通话节目分享了三个小妙招:

  • 理清可控或不可控之事
“我们可以做一个非常简单的练习,画上三个圆圈,称之为‘控制圈’ 。在其中一个列出所有你能力范围内可以控制的事,在另一个列出你不能控制的事,最后一个列出一半一半的事。然后你就会发现,你所担忧的部分事物事实上并非在你控制范围之内,这个时候就要学会接受,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可控之事上。”

“举例来说,我们何时可以走出封锁? 我会认为这是一半可以控制的,如果你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集体利益作出贡献,你就会负上自己的责任。因为你无法改变九月底过后会发生什么事,而你绝对可以控制的事物就是睡眠、适当休息、适当进食,这些就是你可以控制的事,并尝试放下那些你不能控制的事,完全放下,集中注意力在你可以控制的事物上。”

  • 每天十分钟审视身心
“第二个可以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是每天花十分钟时间,闭起双眼‘扫描’自己的身体、‘扫描’内心,不是实体‘扫描’,(而是)由头到脚‘扫描’内心。感觉一下紧张压力是从何而来,有时候是颈部这个位置,会告诉你压力有多大。(如果不适,)你可能需要立刻暂时停下来, 放松并处理这些压力。所以有时候约见物理治疗师或按摩治疗师能让你感觉良好,我想物理治疗师该被归类为必要服务!”

  • 规律记录、找出焦虑源头
“我建议你将这些(焦虑)写出来,就像写日记一样写出来,或如果你有手机可以录音。你向手机抒发感受,不论你有何感受通通说出来。持续一星期,每天这样做,然后翻看一次,看看你自己写过什么(或说过什么),你可能会找到一个令你焦虑的规律,就是做一个自我诊断。”

而Christine 也同时提醒,这些方法仅适合于大多数“精神健康处于中等”的人士,而并不适用于心理健康已出现严重问题的人,后者应该向专业的心理医生咨询。

Christine同时担任亚裔澳大利亚人心理协会(AAOP)的主席,身为华裔的她观察到,华人文化中的一些固有想法仍在阻碍人们在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时、主动寻求专业帮助,且可能更习惯于将心理层面的不适误解为身体健康出现问题,但实际在寻求家庭医生时又往往无解。

她笑着回忆说,自己学生时代时也曾经历“考前焦虑”,而往往表征却是身体不舒服。

Christine希望人们能在封锁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并在有需求时主动寻求专业人士帮助。而身为心理学家,她在采访最后与大家分享的个人经验是:
我常常在床边放一张纸,每天醒来便写下我最感恩的三件事;刚起床时,不要看手机,不要看新闻,在寂静中享受咖啡和早餐。
寻求支持的读者可以致电13 11 14,与生命热线(Lifeline)联系,或致电1300 659 467获取防止自杀回拨服务(Suicide Call back Service ),针对5岁至25岁人群可致电儿童服务热线(Kids Helpline)1800 55 1800。


分享
Published 9 September 2021 9:15am
Updated 9 September 2021 5:28pm
By Helen Che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